19年前,它的发布,狠狠的带了一波节奏,无论大小体育品牌都在争相效仿。如今,待它再度归来,当年的很多跟风者,早已坠入深渊。
它是原罪么?还是潘多拉的魔盒?或者仅仅是一双百搭鞋而已?
它就是 Shox R4,一双市场价1000多的复刻跑鞋,竟掀起过改变运动鞋行业的波澜。
Shox有错?
Shox 这项科技曾带来的轰动和数年前 adidas 将 Boost 带到球鞋领域一样,完全是颠覆性的,直接让整个行业发生改变。
竞争品牌要么把 Boost 的技术攻克用到自己的产品上,要么就干脆开发出一种新的东西与之抗衡。只不过到现在,Shox 这项科技并没有取得长足进步,这和人们在新世纪时期对它寄予的厚望不成正比。因此许多关于 Shox 科技发展的文章,或多或少都带有否定色彩。
那么,Shox R4 这双鞋到底经历了什么?又改变了什么?
Shox 系列球鞋在后跟位置上增加了高科技材料的气柱,吸收落地冲击力,达到减震效果。这项科技的发布,对整个运动鞋领域有着颠覆和引领作用。
它发布的时间是世纪之交的2000年,同样也是奥运年。选择这个时间发布,不仅要预示着 Nike 品牌对于未来科技的主导地位,而且奥运年向来都是体育品牌展示自我实力的最佳时机。
卡特在奥运会上穿着 Shox BB4 的“死亡之扣”把 Shox 科技的形象推向了极致。
运动员的赛场表现就是产品最好的诠释,Shox 科技的地位,商业价值,以及未来感全部爆发。而 Shox R4,是将这项科技公之于众的首个鞋款。
adidas a³
按照现在的说法,这叫带节奏,而且这一波相当之凶。在 Shox 散布的科技恐慌之下,竞争品牌们作出的反应极其被动——大不了我们做个相似的。
也是将这条道路走的最好的,就是有着严谨民族精神的德国人——adidas 的 a3 科技,不断更迭而且诸多变化,在未来数年中足以到达让 Nike Shox 汗颜的境界。
Dada SoleSonic Force
AVIA ECS
And1 Trinity
但是没有这种较真基因和雄厚实力的品牌,就很惨了,比如当时还在襁褓之中的 DADA,跟风推出了 SoleSonic Force (这个名字听上去都好 Nike)缓震系统。气若游丝的 AVIA,咬着后槽牙跟进了一手 ECS 科技……看图您就知道,这两者都是在赤裸裸的剽窃 Nike 的劳动果实,结果都完蛋了,而且很惨。还有街头新贵 And1 在 Trinity 科技的创意上确实花费了一番心思,但脚感很诚实:镂空雕花大砖头一块。
跟风 Shox 科技的代价
以 Shox 引领的这种被业界称之为“机械缓震”(Mechanical Cushioning Systems)的科技风格,在当时来说都是高精尖的产品。无论是产品售价,还是形象,都是一个品牌的象征。小品牌东施效颦,推出高仿“顶尖缓震科技”,对品牌形象大大不利,售价更难下调,耗下都是内伤。Shox 对于 Nike 固然是重要的,它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或者说发展领域,但是就算是没有这项科技,Nike 依然过得很好。于是乎,Nike 按部就班地浇灌自己的 Shox 产品树,而且各个领域都不乏精彩佳作。
当年Nike Shox XT平面广告上的跑道元素,对于各品牌大打“机械缓震战”现象可谓一语成谶。
那些在这场“机械缓震竞赛”中企图奋起直追的品牌,笃信这就是未来的方向。结果就是赛完这一程之后,小品牌跪在地上呕出一口老血,而 Nike 只是暂时关闭了一条跑道而已。
对于 Nike 来说,这项煞费苦心的科技,虽然没有按照它们设想得到市场的认同并且发扬光大,但是间接达到了铲除异己的效果。
19年后,依然很 Boing
“Boing”,弹簧突然弹开的声音,是 Shox R4 这个始作俑者在2000年推出的第一波电视广告的主题,也是 Shox 科技最初的广告主题,如今听起来依然是清脆悦耳。即使19年后,这个创意还是非常赞,而且鞋子的设计也很出色。
鞋面包中底的设计,在当时是高端鞋款的通用处理方式。主打银色鞋面,极具未来感,就算是今天看也不为过时。当然,最值钱的还是这四颗气柱,似乎蕴含着无尽能量。
平心而论, Shox R4 的复刻无论在设计、工艺还是科技上,都极力还原了元年的形态。它在设计上的前瞻性,放到今天,依然令人欣赏。并不能说Nike完全放弃了 Shox 科技的持续研发,但是它机械缓震结构前进的道路,显然跟不上这个鞋底越来越软的时代。
或许等到科技和材质能再度飞跃的那一天,我们还能听到Boing一声!